绪论
性质、功能和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 孔子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 司马光
灭人之国,必先亡其史 —— 龚自珍
历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也是其精神家园。一个没有自己历史或者遗忘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这样的民族是不能有凝聚力的,也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两个了解
- 了解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历史、建国的历史)
- 了解国情(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近代以来中国的基本国情)
四个选择
- 深刻体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 选择了改革开放
如何认识历史的主流和本质
主流: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本质:历史过程和历史事件的特征
认清总的趋势与局部的曲折、分支、倒退的关系,以历史潮流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标准
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需要按照一定的联系放在宏观的历史框架和长时段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才可能透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围观的历史细节认识历史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性。
小结
- 要正确认识个别历史事件或具体历史细节与整体历史的关系,切记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个别历史事件或历史细节得出对整体历史的结论
- 要区别历史的主流与直流,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一定阶段曾经呈现的某种发展趋向与整体历史发展主流的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线: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以及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抗争史、斗争史、开放史)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革命、现代化)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通过革命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的历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中国古代社会的成就
到十八世纪末,中国都是世界前列的农业大国;辉煌的手工业;建筑业;航海成就;科学技术3世纪到十三世纪;思想成就;
——中国并不是从来都是落后的
- 中国的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8到19世纪之交的嘉庆朝,上盛下衰,农民起义冲击下由盛转衰
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对外关系
-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18世纪中到19世纪中,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迅速替代了手工业,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开始了鸦片贸易
1840-6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2-8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1843-10 中英《虎门条约》
1844-7 中美《望厦条约》
1844-10 中法《黄埔条约》
如何破坏了领土主权:
- 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外国船舰可自由航于中国领海,迫害了中国领海主权;
- 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平等条约,破坏主权,控制政治经济军事,相当程度上殖民化;中国人民顽强的反抗,列强间争夺产生矛盾,无法共同瓜分中国
-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倾销使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景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产生了第一批中国工人阶级(先与资本积极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情形:
- 战争时期,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
- 封建剥削,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生国内战争
- 外国势力维护帝国-封建同盟,完全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只有通过革命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 低于外来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失败及原因、觉醒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武装侵略
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沉沦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
1883-1885 中法战争
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更深地陷入半殖民地
1897冬,德军强占胶州湾,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 义和团运动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半半完全形成
1851 太平天国起义
1853 捻军起义
1904 日俄战争
不平等条约体系及后果
- 迫使中国赔款 、割地、提供“租借地”,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 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中国关税主权和海关行政管理权
- 践踏中国的司法、领海主权,在华驻军,迫使中国废弃国防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41-5),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 太平军多次重创洋枪队(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 1862-1863)
- 台湾人民坚决反抗侵略者(1867、1874、1895
-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反对外来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 社会制度的腐败
- 经济技术的落后
民族意识的觉醒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甲午战后,危机意识遍起
孙中山 振兴中华;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传统社会力量:民族阶级、地主阶级
农民:太平天国(1858-1864),洪秀、杨秀清,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封建:洋务运动(1860s-90s),自强、求富、变事不变制
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1898戊戌年)康有为、梁启超,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
《制度》
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绝对平均主义,停滞于分散的小农经济,无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新篇》
具有强烈革命性,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没有与当时的现实斗争相结合,得不到支持,缺乏客观条件
洋务派的求强求富
兴西学,建兵工厂,新式武器军队以自强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居、天津机器局;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
为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轮船招商局、兰州织呢局
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留学
具有封建性
早期改良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
- 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力主革新政治,倡言设立议院
强调对体制上的改变,君主立宪制度
软弱性,希谈判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希封建政权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百日维新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背景,1897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爆发。1898-6-11 光绪“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
- 政治。改革行政机构,削除冗余;提倡廉政;广开言路;
- 经济。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发展农业,办西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改革财政;
- 军事。西式军事训练;裁兵、精兵;开军事学堂;
- 文化教育。创办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开经济特科;设译书局;奖励新著,奖励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局限性,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
9-21 慈禧“训政”(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历时103天;9-28 戊戌六君子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主要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慈禧为首的封建保守势力的反对。缺乏严密组织、权利和军队、没有发动群众
局限性:
-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 惧怕人民群众
表明:不触动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根基、不触动封建的官僚机构的情况下,实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革道路,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没有吧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结合起来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 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
- 辛亥革命与民国
- 认识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 中国民国的意义
- 辛亥革命的失败
- 封建军阀专制制度统治的形成
-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
-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必然:封建统治阶级再也无法延续,人民再也无法生活
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近代具有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同时也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一环,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是一场正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兴中会到同盟会
1894-11-24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驱除鞑虏,复兴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 广州起义
1904年前后国内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急需一个深孚众望革命领袖出面,联合革命力量,建立全国性革命组织。
1905-8-20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广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 坚持武装反清斗争,打下了革命基础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
1900年后,国内外兴起翻译西方资本主义著作、创办发行革命报刊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浪潮
冲击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传统思想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走上了民族革命的道路
《革命军》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三民主义
-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族革命
缺陷:没有把帝国主义、汉族军阀、官僚及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政治革命
局限:仍对人民能否享有民权表示怀疑,具有严重轻视和脱离人民群众的倾向
-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局限:1. 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之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孙未能看到这一点,只想用土地国有来避免社会危机。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2. 孙所讲的是城市土地的问题,与广大农民阶级的利益脱节,没有解决封建土地制度
三民主义构想概括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符合民众要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社会民主的历史潮流。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汉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较快,具有阶级基础;两湖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具有社会基础、群众基础
共进会 、文学社
1912-2-12 清帝退位,封建帝制覆灭
1912-1-1 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 承认不平等条约以换取列强认可
- 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足的政策和措施,维护了旧态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
- 主观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 主观上,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与其诞生的根源有关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综述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战结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首先,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其次,战争引起了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再次,亚非拉人民开始觉醒;
最后,对中国来说,大战结束后,英国卷土重来,随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成为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939-9-1 德军入侵波兰,二战全面开始
七七事变时中国守军的奋起抵抗成为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中国人民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45-5-8 德国投降,欧洲战场胜利结束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 德意日战败;英法削弱;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 苏联成为世界一流
- 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殖民主义体系瓦解
美苏对峙,美国在中国扶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始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提出口号民主和科学
掀起了思想解放之潮流、冲决了思想禁锢之闸门
局限:
- 提倡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成为改造中国之利器;
- 致力于改造国民性而脱离了改造社会环境;
- 缺乏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具有形式主义上的绝对的好坏
疑问
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
十月革命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绝对性,证明了无产阶级建立社会制度的可行性
发生于1917年11月
如何吸引:
-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
- 社会主义俄国发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号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促进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给予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李大钊 - 1918年7月《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资本主义入盛极而衰;同年11月《庶民的胜利》—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先声;1919年9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 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五四运动
历史条件:P106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促进了马克思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始于1919年5月4日 导火索-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陈独秀:1920年9月《谈政治》—社会主义不可避
特点:P111
赋予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新的含义:P112;反封建启蒙运动提到了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共产党和共和主义旗帜树立 1920年11月 创办《共产党》
同月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组织活动:P114;促进了马列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培育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创党条件齐备)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1921年7月23日 嘉兴南湖游船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
党的纲领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历史特点:P119
意义:P119、P120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当前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采取群众路线:领导工人运动、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
实行国共合作
1923年2月7日 京汉铁路罢工 北洋政府血腥镇压 中国共产党决定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民主义新解释(政治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6年7月 北伐战争开始 推翻北洋军阀
大革命(1925-1927)中的中国共产党:P125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教训:P127
转向土地革命战争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宁汉合流、张学良易旗-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统治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由工、农、城市小资、民族资产的革命联盟
转变为了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独裁手段:P131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8-7 八七会议 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1927-8-1 南昌起义 武装反抗第一枪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客观环境迫使革命者到农村坚持革命
毛对该理论的阐述:1928-10、1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农业为主要经济,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强调武装割据【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游击队、红色区域是农民斗争最高形式、必然结果,是革命高潮重要因素;1930-5《反对本本主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工农武装割据: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为战略阵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930-10到1932 反围剿战争
1931-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毛泽东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931-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三次左倾错误:左倾盲动、左倾冒险(李立三)、左倾教条(王明);来源于八七会议后没有清理
主要原因:对于马列主义的理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
遵义会议 1935-1-15—17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长征胜利:宣告了P145
长征精神:P145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面对侵略,国民党一再退让,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
1935 开始入侵华北地区(华北事变)
1936-11 《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日同盟
1937-7-7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速战速决”战略,华北、华东、华中地区沦陷
1938-10 “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扫荡”
1944-4到1945-1 豫湘桂战役 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台湾 P150,东北三省 P150,汪精卫 南京伪国民政府
1937-12 南京大屠杀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9-20 号召民族自卫战争
1932-4-1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布对日作战
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P153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12-9 一二九运动 北平学生抗日游行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5-12 瓦窑堡会议 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批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
1936-5 毛 朱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放弃反蒋
1936-9-1 党的总方针 逼蒋抗日
1936-12-12 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结束,蒋同意联合抗日
1937-2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全民族抗战
1937-9-2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武汉会战结束后)
1939-1 国民党五中全会 反共方针 消极抗战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937-8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
把工作放在敌后农村,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38-5、6 毛 《论持久战》强国与弱国、小国与大国,退步与进步、失道与得道胜利必属于中国 P162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敌后战场 P163
游击战争:战略防御阶段P164,战略相持阶段P164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引向胜利的中心环节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思想上、人民军队上、国民党上
面对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三大口号 抗战、团结、进步
皖南事变 攻击新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P166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P166
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P168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P170
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纠正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毛的领导地位
新民主主义理论阐明 毛 《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阐明革命性质、革命纲领 P171、P172
革命胜利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组织
1940s前期,整风运动 反对主观主义 P173;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合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起来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1945-8-9 毛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中国人民军队对日军的战略反攻全面展开
1945-9-2 投降签字仪式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5-10-25 收回台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P176、P177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
原因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关键
- 全民族抗战是~法宝
- 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反法斯西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 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 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为新中国而奋斗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争取和平民主
国民党和谈的目的:P182
美国的短期目的和长期目的:P182
共产党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内战
1946-6 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国性内战
1947-3 勒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人员撤离,断绝和谈之路,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毛: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P186
政治上: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争取可争取的力量;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面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947年 年中 举行全国性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1947-10-10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党的总路线(新民主革命的总路线):P189
土地改革与农民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国民党不得民心:接收沦陷区变为“劫收”,大发胜利财,拥有腐朽官僚制度一切弊病;违背人民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学生运动 P191、P192
人民民主运动:P192、P193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间路线:提倡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幻灭:但是,中国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大哥打架关你屁事)。客观形势决定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4-23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P204、P205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P206、207
经验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杂项
新民主主义
旧民主主义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 193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毛、朱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郭述 1930
湘赣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精神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
坚定信念
实事求是
依靠群众
自力更生
党的纲领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目的——消灭阶级、废除私有制
联合第三国际
民主革命纲领(二大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实现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重要的学生运动
一二一 昆明 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一二三〇 抗议在美军暴行
五二〇运动 南京北平 反饥饿反内战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重要的人民民主运动
二二八 台湾
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多党协商制度